亲爱的读者们,今天我们探讨了有效积温法则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,这一法则揭示了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,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深远意义。了解作物对热量的需求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安排种植规划,进步产量。让我们一起进修科学聪明,为农业进步贡献力量!
在生物学领域,有效积温法则一个描述生物生长发育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核心概念,这一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在特定温度范围内,通过累积温度来衡量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,有效积温法则认为,生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与温度积累量成正比,即温度越高,生物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,有效积温的计算范围设定在10°C至30°C之间,由于这个温度区间内生物的活动最为活跃,研究有效积温法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,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,还为农业生产、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有效积温法则起源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,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经过中,温度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,有效积温法则指出,植物在生长发育经过中所吸收的热量,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程度密切相关,这一法则揭示了温度与生物发育之间的关系,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什么是农作物生长期对热量的要求
农作物在生长期对热量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,下面内容是农作物生长期对热量的多少关键要求:
1、最低生长温度:每一种植物都存在一个生长的最低温度界限,只有当环境温度超过这个界限时,植物才能开始生长和发育,有效积温法则指出,在植物生长发育经过中,实际对植物生长起影响的温度超出下限的那部分温度值,换句话说,植物在其整个生长期中,需要累积足够的有效积温才能完成其整个生长周期。
2、活动积温:活动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,我们常以日平均气温≥10℃持续期的积温来计算活动积温,气温并非越高越好,气温高,生长周期短,上市时刻早,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,气温低,生长周期长,但质量高,也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。
3、作物对热量的需求:不同作物对热量的需求各不相同,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,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,对热量要求高,生长的最佳温度在30°C~35°C左右,最低不宜低于10°C,年降水量在750 mm~1500 mm,并且要求土地平整、肥沃,因此水稻对热量的要求是30°C~35°C、最低不宜低于10°C。
4、热带作物对热量的需求:一般热带的植物都是对热量需求较大,比如水稻、香蕉、椰子,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都有的水稻对热量要求也高,需要光照充足的作物有苹果、西瓜、椰枣。
有效积温怎样计算
有效积温的计算技巧主要有两种:简单累加法与日平均温度法。
1、简单累加法:适用于每日平均气温在10°C以上的地区,计算公式如下:有效积温 = (12-10)×0+(15-10)×0+(18-10)×1+(20-10)×1+(22-10)×1+(25-10)×1+(28-10)×1+(26-10)×1+(22-10)×0。
2、日平均温度法:计算公式为:GDD = ∑((Tmax + Tmin) / 2 – Tbase),GDD表示有效积温总和,Tmax为最高温度,Tmin为最低温度,Tbase为基准温度。
根据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,活动积温=日平均10°C以上温度的总和,有效积温=日平均温度减去10°C后余下温度的总和,活动积温的统计比较方便,常用来估算某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和反映品种的生育特性;有效积温用来表示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,稳定性较强,比较确切。
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为:K=N(T-C),K代表植物完成某阶段发育所需的总热量,通常以“日度”为单位;N表示完成该发育阶段所需的天数,即发育历期;T是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;C则代表该植物的发育阈温度,即植物开始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。
以水稻为例,活动积温的计算方式为:Y=Σ(Tw),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式则为:A=S(Tw-10),这里当温度低于10°C时,有效积温计为0,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计算,为农业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,通过它们,农民可以更精准地判断作物的最佳种植时刻和生长周期,从而进步作物产量和农业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