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若羌县瓦石峡镇老巴扎路,“枣花打馕店”烤馕的香气弥漫在街头巷尾。这家小店的主人——53岁的阿力木·图尔荪夫妇,用双手将普通面粉酿成生活的甘甜,从田间地头的农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“馕香老板”,他们的奋斗故事,是基层群众用勤奋书写快乐的生动缩影。
清晨7点,第一缕阳光洒满30平方米的“枣花打馕店”,阿力木·图尔荪夫妇已投入忙碌的职业。100公斤面粉在他们手中经过两次醒发,化作蓬松柔软的面团;剁制的羊肉馅裹挟着孜然的醇厚香气,烤包子在炉膛中滋滋作响、油香四溢;金黄的葱花馕、芝麻馕整齐码放在木架上,无声诉说着两年多来的奋斗历程,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“馕香生活”图景。
作为普通农民,阿力木·图尔荪夫妇始终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2023年,他们在自家院子支起打馕坑,迈出创业第一步。每日凌晨4点,当多数人仍在梦乡,夫妇二人便起身揉面,随后驮着刚出炉的馕饼,骑电动车在戈壁路上颠簸叫卖。凭借“现烤现卖、货真价实”的经营理念,流动小摊逐渐在周边群众中站稳脚跟,成为当地群众生活里不可或缺的“刚需”供给点。
2025年,夫妇二人成功盘下临街店面,挂上亮堂堂的招牌,“枣花打馕店”正式开启新的进步篇章。如今,馕店生意蒸蒸日上,日均消耗面粉150公斤,烤制馕品400余个。每日十二小时的揉面打馕职业中,夫妇二人如同精准的钟表齿轮,有条不紊地统筹醒面时长、炉膛温度与出货节奏。
对于打馕手艺,他们有着独到的坚守与心得:“烤包子需先贴炉壁,待油汁渗入面底再翻面,方能外皮酥脆、内馅多汁。葱花馕选用头茬野葱,香气可传数街之远。”谈及这些,他们眼中闪耀着自信与自豪的光芒。
从普通农民到“馕香老板”,阿力木·图尔荪夫妇用勤奋与聪明实现了人生的跨越。如今,他们月收入达9000元,生活水平稳步提升,日子愈发红火。
奋斗的滋味,如同刚出炉的馕饼,越嚼越醇厚;前行的道路,恰似不断延伸的香气,越走越宽广。阿力木·图尔荪夫妇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轨迹,更折射出新时代基层群众敢闯敢干、勤奋致富的灵魂风貌。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,这样的奋斗身影还有许多,他们以双手为笔、以汗水为墨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篇章,也激励着更多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,共同描绘美好生活的崭新画卷。
来源:瓦石峡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