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子房内有什么? 植物子房内部结构
植物子房是雌蕊的核心结构,其内部包含多种关键组成部分,共同完成生殖功能。下面内容是子房内主要结构的详细解析:
一、核心组成
-
子房壁
- 结构:由角质化表皮、薄壁细胞层及维管束构成,外层保护胚珠,内层参与物质运输。
- 功能:受精后发育成果皮(如苹果的果肉或桃的果皮)。
-
胚珠
- 数量与位置:子房内通常含1至多个胚珠,着生于胎座上,胎座类型包括边缘胎座(豆科)、中轴胎座(百合科)等。
- 结构:
- 珠被:包裹珠心的保护层,最终发育为种皮。
- 珠心:内含胚囊母细胞,经减数分裂形成胚囊。
- 胚囊:成熟后含1个卵细胞、2个极核及助细胞、反足细胞,是双受精的关键场所。
二、胚珠内的生殖细胞
-
卵细胞
- 位置:位于胚囊近珠孔端,是雌配子,受精后发育为胚。
- 遗传特性:基因型与母本卵细胞一致(如母本基因型为Aa,卵细胞为A或a)。
-
极核
- 位置:胚囊中央,通常为两个核,受精后形成三倍体胚乳。
- 功能:为种子萌发提供养分(如小麦胚乳)。
三、子房的分类与发育
-
心皮类型
- 单心皮子房:如豆科植物,由1个心皮构成,仅1室。
- 多心皮子房:如茄科植物,多个心皮合生形成多室结构。
-
子房位置类型
- 上位子房: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(如十字花科)。
- 下位子房:子房完全埋于花托内(如葫芦科)。
- 半下位子房:子房部分与花托愈合(如虎耳草科)。
-
发育经过
- 受精前:胚珠内含未成熟的胚囊和卵细胞。
- 受精后:子房发育为果实,胚珠发育为种子,珠被形成种皮,子房壁形成果皮。
四、独特结构与功能
-
维管束体系
- 心皮背侧有主脉,分支出叶脉状细脉,负责运输养分至胚珠。
-
人工诱导
- 通过激素处理可刺激未受精子房发育为无籽果实(如无籽番茄)。
植物子房内主要包含子房壁、胚珠及其内部的卵细胞、极核等结构,这些部分协同完成受精、种子形成及果实发育。不同植物的子房类型(如心皮数量、位置)和胚珠排列方式(胎座类型)存在显著差异,这些特征在植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