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驱邪护身类咒语
道教咒术的核心在于驱除邪魅、护卫自身或空间,常见咒语包括:
1. 入山六甲秘祝(《抱朴子内篇·登涉》)
咒文:“临兵斗者,皆阵列前行。”
用途:入山时诵念,可辟除猛兽、毒虫及精怪。
2. 渡江避蛟咒
咒文:“卷蓬卷蓬,河伯导前辟蛟龙,万灾消灭天清明。”
用途:涉水时防止水怪侵害。
3. 召将驱邪咒
咒文:“五雷猛将,火车将军,腾天倒地,驱雷奔云,队仗千万,统领神兵,开旗急召,不得稽停。急急如律令!”
用途:召集神兵镇压妖魔,常见于法事开坛。
二、治病疗伤类咒语
道教认为咒语可结合“气禁”疗愈疾病,代表咒语多载于医方典籍:
1. 治痈肿咒(《葛仙翁肘后备急方》)
咒文:“痈肿痈肿,太上老君敕令消散!”(简化示意)
用途:以咒语配合存想,消除肿毒。
2. 续骨连筋咒
咒文:具体咒语未详载,但葛洪提及“以气禁金疮,血即登止;又能续骨连筋”,需配合布气施行。
3. 治毒虫所伤咒
咒文:若被蛇虺咬伤,禁咒师“嘘祝”伤处(男左女右),百里外亦可生效(《抱朴子·释滞》)。
三、日常修行与仪式咒语
渗透于道士修炼与科仪的全经过:
1. 净坛咒
用途:法事开始前净化法坛,驱除秽气。
2. 卫灵咒
用途:登坛时护持自身,防止邪祟干扰。
3. 开经玄蕴咒
用途:诵经前开启经卷灵力,如《道德经》开篇咒。
4. 生活咒
例如净手、饮食、沐浴时诵念的短咒,如“食存五方,百秽不侵”。
四、独特功能类咒语
针对特定天然或超天然现象的禁制:
1. 禁水咒
记载:东汉徐登“禁溪水,水为不流”;葛洪称“嘘水,水为逆流数步”。
2. 禁火咒
记载:左慈、赵炳以气禁火,使火熄灭。
3. 禁猛兽咒
记载:善禁者“禁虎豹及蛇蜂,皆悉令伏不能起”(《抱朴子·至理》)。
五、通用咒语结构与特点
> 对比参考:佛教“陀罗尼”(总持咒)分四类(法、义、咒、忍陀罗尼),形式含种子字(如“嗡”)、心咒(如六字真言)、长咒(如大悲咒)等,但道教咒语更强调与本土神灵、气法及符箓的结合。
以上咒语多源于《抱朴子》《肘后备急方》等道典,体现了道教“以咒通神,以气御物”的方术传统。需注意,具体咒文传承秘授,公开文献多为功能描述或片段(如),完整咒语体系仍属道门秘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