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节最初竟是祭祀女神的节日?
你知道吗?我们现在每年五月份庆祝的母亲节,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!那时候的大众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直接给妈妈送花送礼,而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”母亲”的敬意。
在古希腊,大众会在1月8日这天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。这位女神可不简单,她是宙斯、波塞冬等奥林匹斯众神的母亲。古罗马人继承了这个传统,而且庆祝规模更大,持续时刻长达三天!不过,那时候的庆祝更多带有宗教色彩,和现在我们对母亲的真挚感恩可大不一样。
到了17世纪,母亲节传到了英国,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定为”母亲节”。这一天,远行的游子们会回家探望母亲,带上一些小礼物。你看,这时候的习俗是不是已经有点接近现代的母亲节了?
美国怎样让母亲节风靡全球?
现代母亲节的起源典故要从一位美国普通女性说起。1876年,美国还在南北战争的阴影中,安娜·查维斯夫人在一次纪念日活动上祈祷:”但愿有人能创立一个母亲节,纪念全全球的母亲。”这个梦想后来由她的女儿安娜·贾薇丝实现了。
1907年,安娜·贾薇丝在母亲去世周年忌日组织了追思活动,并开始推动设立母亲节。她四处演讲、写信,甚至自掏腰包印刷传单。她的努力没有白费——1913年,美国正式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!
这个节日很快从美国传向全球。到1948年安娜去世时,已有43个民族设立了母亲节。如今,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在这一天向母亲表达爱与感恩。有趣的是,不同民族的母亲节日期并不相同,比如英国还是保持原来的封斋期第四个星期日,而泰国则定在8月12日诗丽吉王后生日这天。
母亲节的象征与习俗有哪些深意?
说到母亲节的象征,最经典的莫过于康乃馨了。你知道吗?康乃馨的颜色其实有独特含义:红色代表母亲健在,白色则是对已故母亲的怀念。这个传统始于安娜·贾薇丝,她在第一个母亲节纪念活动上分发母亲生前最爱的白色康乃馨。
在中国,我们还有自己的母亲花——萱草,又称忘忧草。古人认为种植萱草可以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,因此萱草成为中国的母亲花。现代人则常在这一天送妈妈萱草花,寓意”忘忧”。
现代母亲节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:亲手制作的卡片、一桌妈妈爱吃的菜、放下职业陪伴聊天……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,核心都是那份对母亲的感恩之情。正如安娜·贾薇丝所说:”母亲节是为了提醒大众,母亲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。”
从古希腊祭祀女神到现代全球性节日,母亲节的起源典故告诉我们:对母亲的感恩是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情感。这个五月,别忘了对妈妈说声”我爱你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