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养殖业中,科学合理的饲喂时刻对羊的生长发育、健壮状况以及生产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关于羊一天喂2次的最佳时刻安排,需要羊的消化生理特点、活动规律、季节变化以及饲料类型等多方面影响,才能制定出最适宜的饲喂方案。
一、羊的消化生理特点与饲喂频率的关系
羊属于反刍动物,具有四个胃室(瘤胃、网胃、瓣胃和皱胃),其消化经过依赖于瘤胃微生物对粗纤维的发酵分解。这一生理特性决定了羊需要规律性进食以维持瘤胃环境的稳定。研究表明,羊的采食行为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,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较为频繁。因此,将饲喂时刻与羊的天然采食高峰相结合,能够显著进步饲料利用率。
二、一天喂2次的最佳时刻安排
根据操作经验及科学研究,下面内容两种时刻方案被广泛认可为最优选择:
1. 早晨7:00-8:00与下午16:00-17:00
– 早晨饲喂:此时羊经过一夜的休息,瘤胃内容物已基本排空,急需补充能量。早晨气温较低(尤其在冬季),饲喂后羊有充足的时刻消化吸收,同时避免中午高温导致的食欲下降。
– 下午饲喂:傍晚前饲喂可满足羊夜间持续反刍的需求。夏季可适当延后至17:00-18:00,避开日间高温;冬季则需提前至15:00-16:00,确保羊在日落前完成采食。
2. 早晨6:00-7:00与下午14:00-15:00(适用于独特季节或管理需求)
– 在高温季节,提前下午饲喂时刻可减少羊群因暑热导致的应激反应;而在寒冷地区,早晨更早投喂有助于羊通过消化产热抵御低温。
三、影响饲喂时刻调整的关键影响
1. 季节与气候
– 夏季:高温会抑制羊的食欲,建议将饲喂时刻调整至凉爽时段,并增加饮水供应。
– 冬季:需保证羊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完成主要采食,避免夜间能量消耗过快。
2. 饲料类型
– 粗饲料(如干草、秸秆):消化速度慢,可安排在早晨投喂,提供全天基础能量。
– 精饲料(如玉米、豆粕):建议下午补充,避免一次性过量导致瘤胃酸中毒。
3. 羊的生理阶段
– 妊娠母羊:需增加下午饲喂量,防止夜间低血糖。
– 育肥羊:可适当增加精料比例,并确保两次饲喂间隔均匀(如12小时一轮回)。
四、科学饲喂的配套管理措施
1. 定时定量:固定饲喂时刻有助于羊形成条件反射,促进消化液分泌。每次投喂量应占全天总量的50%左右,避免忽多忽少。
2. 饮水管理:在饲喂后1-2小时内提供清洁饮水,但需避免采食后立即大量饮水影响反刍。
3. 观察与记录:定期检查羊的采食速度、反刍次数及粪便情形,及时调整时刻或饲料配比。例如,若发现羊在上午10点左右频繁走动寻食,可能需增加早晨饲喂量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改进建议
– 误区一:“中午加喂一次更科学”
实际上,过度增加饲喂次数可能打乱羊的反刍节奏,尤其对放牧羊群而言,两次集中投喂更符合其天然习性。
– 误区二:“饲喂时刻无需严格固定”
随意变动时刻会导致羊群应激,甚至引发消化紊乱。如必须调整,应以每周微调30分钟的方式逐步过渡。
六、案例参考: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时刻优化
1. 舍饲模式:严格按7:00和16:00投喂,辅以夜间少量粗饲料悬挂补充。
2. 放牧+补饲模式:早晨放牧前少量补饲(6:30),傍晚归栏后集中补喂精料(18:00)。
小编归纳一下
羊的饲喂时刻并非墨守成规,需结合养殖环境、饲料资源及羊群情形动态调整。核心规则是“顺应天性、均衡供给”。通过科学安排早晨和傍晚两次关键饲喂,既能进步饲料转化率,又能降低代谢疾病风险,为羊的健壮生长奠定坚实基础。养殖户应持续进修并灵活应用这些规则,以实现经济效益与动物福利的双赢。
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