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苗分叉是什么原因 玉米小苗分叉是啥原因?怎么办? 玉米苗分叉是什么原因

玉米小苗分叉的缘故及应对措施:

一、主要缘故

品种特性:部分分蘖性强的品种(如甜玉米、糯玉米)易出现分叉,属正常生理现象。

种植密度不足:单株营养空间过大,导致侧芽萌发(如行距过宽或缺苗断垄)。

氮肥过量:苗期氮肥施用过多,刺激植株营养生长过旺,引发分蘖。

根系损伤:机械损伤、地下害虫(如地老虎)啃食或除草剂药害,破坏主茎生长点,迫使侧芽萌发。

低温干旱:苗期遭遇持续低温(<15℃)或干旱,延缓主茎生长,促使分蘖补偿性生长。 病虫害影响:茎基腐病、顶腐病或蚜虫侵害,导致主茎发育受阻,诱发分叉。
二、解决措施

选种控蘖品种:优先选择分蘖少、抗逆性强的品种(如郑单 958、先玉 335)。

合理密植:根据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(春玉米 3500-4000 株 / 亩,夏玉米 4000-4500 株 / 亩),避免过稀。

科学施肥:

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,搭配氮磷钾复合肥;

苗期控制氮肥用量,增施钾肥(如硫酸钾),促根壮秆。

保护根系:

避免机械损伤,及时防治地下害虫(用辛硫磷颗粒剂拌种或撒施);

除草剂严格按说明使用,避免药害。

人工掰蘖:分蘖初期(3-5 叶期)及时掰除,保留主茎,减少养分消耗。

调控环境:

低温期覆盖地膜保温,干旱时早晚浇水;

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根系缺氧。

防治病虫害:

茎基腐病用多菌灵灌根;

蚜虫用吡虫啉喷雾防治。

玉米分蘖对产量影响较小,但若主茎受损严重,需保留 1-2 个健壮分蘖作为替代。及时排查病因,针对性管理可降低分叉发生率。

版权声明